探索紫外光輔助作用下硅碳棒CMP加工過程
本研究將硅碳棒從化學作用和機械作用相平衡的角度出發,探索紫外光輔助作用下硅碳棒CMP加工過程的最佳加工參數。創新地利用電化學實驗探測小同pH值Hz0:濃度、Fez濃度以及紫外光功率對碳化硅晶片表面氧化層生成速率的影響,高效地確定紫外光輔助作用下硅碳棒CMP的最佳加工條件。試驗與方法晶片實驗前后的重量利用精密電子天平(MettlerToledoXS205,精度0.01mg)稱量,計算得到實驗后晶片的MRR。原子力顯微鏡(AFM,Rtec)被用來觀察硅碳棒表面形貌及獲取表面粗糙度值。電化學測試采用CHI600E電化學工作站,實驗時鉑片為對電極,飽和甘汞為參比電極,硅碳棒晶片為工作電極。通過改變拋光液的pH值、Hz0:和Fez濃度以及紫外光功率,研究晶片在小同環境下動電位極化曲線變化情況,了解硅碳棒基體表面氧化層形成速率,判斷化學作用強度。pH值對動電位極化曲線的影響趨勢根據前期研究結果,試驗設置HzOz,SiOz,Fez+濃度分別為4wt%,4wt%,0.4mmol/L,紫外光功率為32W。將拋光液pH值分別調節至2,3,4,5進行靜態電化學測試。試驗所得動電位極化曲線如圖1所示,腐蝕電位及腐蝕電流密度數據如表1所示。根據圖1和表1可知,晶片的腐蝕電位隨pH值的增大先升后降,在pH3處取得最大值。相應地,腐蝕電流密度呈現的變化趨勢相反,先降低后升高,在pH3處取得最小值。當拋光液pH值為2時,溶液呈現強酸性。較高的氫離子濃度抑制了三價鐵離子(Fez)的還原反應,減少了Fez含量,進一步抑制了催化反應的進行。這會導致催化反應產物輕基自由基("0H)濃度降低,從而減慢了晶片表面氧化速率晶片表面氧化物生成量減少。當溶液pH值升為3時,Fez的還原反應加快,二價鐵離子(Fez)濃度增加,促進了催化反應,溶液中的.OH含量小斷上升。此時,晶片表面氧化腐蝕速率加快,硅碳棒基體表面快速生成SixCyOz和SiOxCy等氧化物,氧化層厚度增加。氧化層中含有的Si0:等氧化物在酸性條件下小易水解。當晶片表面氧化層厚度小斷增加時,氧化層起到鈍化作用,阻礙了晶片表面被進一步氧化。因此當腐蝕電位越大,晶片基體表面氧化層積累越厚,腐蝕電流越小。雖然較厚的氧化層阻礙了氧化反應的繼續進行,但是由于氧化層相對于基體硬度小了很多,相對更易于在機械切削作用下被快速去除。當機械去除速率匹配氧化層生成速率,氧化物快速生成的同時被快速去除,硅碳棒基體表面氧化物可以持續快速生成,從而可以獲得最佳MRR和表面質量。隨著溶液pH值的小斷增大,溶液中氫氧根離子(OH-)濃度也隨之升高。OH一含量的增加抑制了Fez被氧化為Fez,并且易與Fez+結合生成沉淀物Fe(OH)s。鐵離子的消耗小利于芬頓反應的進行,生成的.OH濃度減少,硅碳棒表面氧化層生成速率下降。www.mycampingtentsandmore.com
- 上一篇:硅碳棒中應無“黑心” 2021-09-25
- 下一篇:拋光壓力對硅碳棒晶片拋光效果的影響 2021-09-29